侧栏导航

精彩纷“陈”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宜昌
宜昌综述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中国古人类“长阳人”和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 查看更多图片……
魅力宜昌
【区 位】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素有"三峡门户"和"川鄂咽喉"之称。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西接鄂西土家族自治洲,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南与湖南石门县接壤。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溯流经长江三峡直通重庆,顺江经武汉、南京直达上海。
【面 积】
     宜昌市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872平方公里。全境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74.1公里。
【气 候】
    宜昌市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中亚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地带,水、热资源丰富。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形成了春早、夏温、秋迟、冬暖和秋温高于春温、春雨多于秋雨、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1℃-18℃,年日照时数1542-190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60-1600毫米,大部分区域年无霜期256-310天。
【地形地貌】
     宜昌市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最高海拔2427米,最低海拔35米。境内高山、丘陵和平原兼有。高山、次高山占总面积的69%,丘陵占总面积的21%,平原占总面积的10%,形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广泛分布的高山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矿产、林特和旅游资源。
【人 口】
     2003年末,宜昌市总人口415万。
【行政区划】
     宜昌市下辖3市5县5区和1个开发区,包括当阳市、宜都市、枝江市、远安县、五峰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和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矿产资源】
     宜昌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84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49%,占湖北省的62%,占长江流域的84%。拥有各种矿产地1000多处,已探明储量的有40种,矿床23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7处、中型矿床58处。主要矿产储量大、品位好,有10多种矿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磷矿储量达超过9.5亿吨,品位高达30%,是全国十大磷矿区中第三大矿区;石墨矿已探明储量1552万吨,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磷片石墨大矿,在全国五大磷片石墨矿中矿石品位第一,储量第三;汞矿储量1314万吨,是全国十五大汞矿之一;银钒矿是世界上少有的复合大矿,伴生有银、钼等极有价值的矿产;锰、铁、锗、橄榄岩、煤矿、含钾岩、白云石、银钒等13种矿产储量名列全省第一;金、锰、硅、铅锌、重晶石、石灰石、花岗石、镁橄榄石、硫铁矿等具有广阔的工业开采价值。
【森林资源】
     宜昌市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土壤,为各种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林业、特产是宜昌的一大优势资源。全市林、果、药品种类有766个。从峡谷到山顶有常绿阔叶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河谷地带有热带的棕树、樟树和亚热带的柑桔、茶树等林木,在丘陵和低山地区有松、柏、杉、桑、乌、桕、油桐、核桃、柿子、冷杉、金钱输、领春木、银雀、银杏、连香、珙桐等珍贵树木。全市宜林山地约1885万亩,有林地120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48.5%,木材蓄积量3250.3万立方米,均位于全省前列。1991年远安县已实现绿化荒山,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县。在五峰后河、长阳乐园、兴山后坪、宜昌大老岭等地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存下来的森林群落37万多亩。生长有陆地脊椎动物363种;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其中稀有珍贵树木47种。宜昌是著名的柑桔产区,有12个优良品种,其中脐橙、锦橙、蜜桔钦誉海外。茶叶资源丰富,产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有优良茶叶27种,其中传统的"宜红"茶驰名中外,新开发的"春眉"发茶在1992年4月香港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峡州碧峰"、"珍眉"等珍品在全国广受好评。宜昌盛产药材,各种中药材有309种。草类植物繁茂,牧草有249种,可利用草场99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0%,国家农业部投资在宜昌境内建立三片南方草地畜牧业基地。
【水能资源】
     宜昌市江河纵横,密布成网,水量丰富,并且地形地质条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这是宜昌市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此外,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宜昌市内河流总长3793公里,河流密度计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集中分布在长江的三峡、葛洲坝、清江的隔河岩、高坝洲,相距仅几十公里,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21台,总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小时;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装机4台,总容量120万千瓦;正在兴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本市三斗坪,距宜昌市城区38公里;设计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0亿千瓦时;还有高坝洲电站、水布垭电站等五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2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从而使宜昌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水电之都。
【旅游资源】
     宜昌市旅游资源驰名中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拥有各类旅游景点601处,其中世界级3处、省级40处。长江三峡自然风光是世界最著名的峡江自然风光带,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位于本市境内,其奇峡险滩,令人叹为观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称。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巴人遗址和三国古战场遗址,被誉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绝"之一的当阳玉泉寺,清江小三峡,兴山高岚风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故里,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千姿百态的五峰、远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峡洞、金狮洞、白马洞、龙泉洞、长生洞、燕子洞等迷宫奇观,风采各异美不胜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众多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宏伟的葛洲坝程、隔河岩水电工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工 业】
     宜昌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纺织、医药等产业为主的多门类工业体系,一批工业企业和优势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农 业】
     农业以粮棉油猪为基础,盛产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魔芋、香菇、中药材和其它农特产品。
【商 贸】

【铁 路】

     一等甲级火车站--宜昌火车站担负着渝东地区、鄂西南及宜昌周边旅客、货物运输及中转业务,年旅客到发量320万人次,货物到发量280万吨,有始发北京、广州、上海、无锡、西安、太原、湛江方向的直达旅客列车,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推进,翻坝转运量大幅增加,宜昌火车站已成为重要的中转地。
沿长江的铁路规划已经通过,并已开工建设,将更进一步完美宜昌的交通格局。
【公 路】
     全市综合交通总里程已达11256.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352.7公里,线网总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3.6公里。现已建成客、货运站40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8个,货运站2个。
区际交通公路主干线有318国道、209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等,宜襄高速公路已于2003年动工。
【水 运】
     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中国的黄金水道;枯水季节5000吨级船队、旺水季节10000吨级船队可直达宜昌,三峡工程建成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过5000万吨。长江在宜昌境内达237公里,大型港口有宜昌港和枝城港,另有虾子沟等21个小港站。码头泊位共计197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为2125.3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1247.9万吨,旅客吞吐量698万人次。其中中心城区宜昌港共有码头泊位32个,年综合通过能力405万吨,旅客200万人次;郊县枝城港码头泊位27个,年综合通过能力337万吨。
     在今后三至五年内,中心城区港口——宜昌港老港区下半段改造和库区复建工程将相继完工。在宜昌港老港区现有14至16码头段扩建1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件杂泊位各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62万吨(含集装箱2万TEU),配套建设库场,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在三峡库区的三个复建项目中,太平溪港口一期工程建设3000吨级客运泊位一个,1000吨级客运、货运泊位各1个,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过吞吐量15万吨;茅坪港建设3000吨级客运泊位一座,1000吨级客运泊位两座及其它配套设施;贾家店港口建设1000吨级货运泊位1个,配套建设相应堆场、道路等生产及辅助生产设施,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43万吨。以上三个复建工程均在2003年竣工投产。
清江为长江支流,纵贯市境158.5公里,通航里程144公里,现有毛沱、津洋口等五个港站。
“十五”至“十一五”期,宜昌港拟在云池新港区建设15个深水泊位,并将铁路引入港口建立水陆联运线。
【航 空】
     峡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26公里。三峡机场按4E级标准规划、4D级标准建设,跑道全长2600米,宽45米,候机楼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设计年客运吞吐量140万人次,总投资7.5亿元。该机场可以满足现役机型中除B747外所有各种机型起降。已开通宜昌至武汉、海口、广州、桂林、深圳、张家界、北京、上海、厦门、重庆、成都等20多条航线。
【通 讯】
     宜昌邮电通信能力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已形成了光缆传递、数字微波、移动电话、无线传呼、程控电话等现代化设备综合利用,联结国内、国际的通信网络。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5万户,无线寻呼10万户。
【供电 供水 燃气】
     宜昌市电力供应以水电为主,主要水电站有三峡水电枢纽工程、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清江隔河岩水电站、高坝洲水电站等。全市500千瓦以上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达64万千瓦(不含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隔河岩和高坝洲电厂),比上年增加装机容量5.2万千瓦,增长12.8%;全社会供电量5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全市最大日用电负荷60.8万千瓦时;全市直属售电量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全社会售电量4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
     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42.2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2亿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12.1升。全市供水管道全长1451公里。
     全市煤气供气总量1756.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2313.4吨,燃气供气管道长度254公里,管道天然气工程2004年底投入营运。
【高等教育】
     现有省属高校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三峡大学。学校下设20个学院,10个硕士点,19个正在立项建设的博士和硕士点;有4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医、文、管、经、法、教8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计2万多人,成教学生1万1千人。学校拥有"211工程"建设的水工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水电站仿真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9个;有国家乙级建筑设计院和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移民与环境工程、三峡文化、三峡药物开发研究等40多个科研院所。学校近年承担和完成的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电力公司重大课题、霍英东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创造了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在三峡工程、清江流域开发建设中贡献突出。
【对外开放】
     举世闻名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宜昌相继动工兴建,不仅造就了宜昌在全国重要而独特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也使宜昌对外友好交流日益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宜昌市共接待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宜进行友好访问和从事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及旅游的国外政要客商、海内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其中有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主席(议长)、政党主席(总书记)以及外国政府部长级官员、驻华使节及国际知名人士等。先后与法国梅斯市、瓦朗谢纳市,瑞典塞德港市、德国路德维希堡县、乌克兰扎波罗热市、澳大利亚查尔斯顿市等6市(县)缔结为国际友城。